查看單個文章
  #2  
舊 2012-11-25, 09:52 AM
9fu 的頭像
9fu 9fu 目前離線
進階會員
 
註冊日期: 2007-07-23
文章: 2,006
預設

Paul Graham:如何理出好的創業 idea(中)

原文出處

原文是 〈How to Get Startup Ideas 〉,作者 Paul Graham 是 Y Combinator 創辦人。
此為系列文章第二篇,前一篇是 〈 Paul Graham:如何理出好的創業 idea(上)〉
注意 idea

當你在某個方面已經活在未來的時候,注意到創業 idea 的方法便是尋找那些似乎缺失了的東西。如果你確實處在某個快速變化的領域的前端的話,肯定有些東西是明顯缺少的。而「它們是創業idea」這點就不那麼明顯了。所以,如果你想找到創業 idea,就不要只把「缺了什麼?」的過濾器打開,同時還要把所有其它過濾器給關上,尤其是「它能成為一家大公司嗎?」。你有很多時間可以來測試它是否能成為一家大公司,但如果你從一開始就考慮這個問題,不但會把許多好的 idea 給過濾掉,你的注意力還會被轉移到不好的 idea 上面去。
大多數缺少的東西都是需要花時間才能找出來的,你甚至需要對自己「耍點手段」,讓自己發現周圍的 idea。
但你知道 idea 就在那裡,這不是一個沒有答案的問題。技術進步不會現在就停止,可以肯定的是,過不了幾年就會有人做一些東西出來,並讓人覺得「在 x 以前我做了什麼?」
一旦這些問題得到解決,再回過頭來看,它們就會變得再明顯不過。你要做的就是,把妨礙你發現問題的過濾器都給關掉。最強大的過濾器便是把眼前世界的一切都看成是理所當然的,哪怕思維最開放的人都免不了會這樣做。如果你停下來,開始質疑所有事情的話,你甚至都無法從床走到大門。(意即思緒如泉湧,滿腦子都在想事情)
但如果你想尋找創業的 idea,你可能就要犧牲掉一些你視現狀為理所當然而得到的效率,並開始質疑一些事情。為什麼你的收件匣滿了?是因為信件太多,還是因為你沒把信件處理掉呢?你為什麼會收到這麼多信件?別人給你發信件是想解決什麼問題呢?有更好的解決辦法嗎?為什麼把信件清理掉會這麼困難?你又為什麼在看完信件後還繼續把它們留著?
請尤其注意那些讓你不爽的東西。視現狀為理所當然的好處在於,它不但讓生活更有效率,還讓生活更可以被容忍。你要是知道半個世紀後我們能得到什麼新的東西,但現在卻還得不到,你就會覺得眼前的日子相當壓抑不爽了。這感覺就像是一個人從現在被時間機器送回到了半個世紀前一樣。如果有什麼東西讓你不爽,可能是因為你已經活在了未來。
找到正確的問題後,你就應該把它明顯地描述出來。我們在創立 Viaweb 的時候,所有的網路商店都是網頁設計師透過一個個的 HTML 頁面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。而在我們這些程式設計師看來,這些網站非得通過軟體生成不可。
也就是說(說來也奇怪),能否獲得創業 idea 的問題,在於你是否能看到明顯的缺失。這個過程就這麼奇怪:「你試圖找到明顯的東西,而它們卻是你之前沒看到過的。」
既然你要做的是放鬆自己的大腦,那最好就不要對問題發動太多直接的正面攻擊,比如枯坐著去想 idea。最好的做法可能是,把「尋找缺少的東西」的任務放在心底,讓自己受好奇心驅動並解開難題吧。與此同時,讓另一自我留點心,注意那些缺失和反常的東西。
給自己一點時間。在準備好自己的大腦這件事上,你有相當的控制權,可快可慢,但相對於發現 idea 所需的外部刺激,你的控制權就小得多了。如果 Bill Gates 和 Paul Allen 把自己找到創業 idea 的期限限制在一個月以內,那在 Altair 出現的一個月前,他們又會選擇什麼 idea 呢?很有可能他們最後會做了一個不太有前景的 idea。Dropbox 的創辦人 Drew Houston 的確在 Dropbox 之前做了一個前景差了些的 idea:關於 SAT 考試的創業專案。但 Dropbox 要好得多,無論是在意義上還是與他技術的匹配度上都是如此。
讓自己發現 idea 的一個好辦法是:去做一些看起來比較酷的專案。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,你自然就能把缺少的東西給做出來。要是改做那些已經存在了的東西的話,就沒那麼有趣了。
試圖想出創業 idea 容易產生不好的 idea,而把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被別人視作「玩具」的東西上面,卻經常產生不錯的 idea。如果某樣東西被稱為玩具,那就是說,它除了缺乏重要性以外,還有一個 idea:它夠酷,使用者也喜歡它,它只是不重要。但假如你活在未來,創造了使用者喜歡的酷的東西,它可能會比局外人原本認為的更加重要。蘋果和微軟開始做微型電腦時,它們也被看作是玩具。已經一把年紀的我還能記起那個年代,那些擁有微型電腦的人一般都被叫做是「hobbyists(沉溺於某嗜好之人)」。BackRub(Google 原來的名字)像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科學計畫,Facebook 也不過是大學生互相聯繫的方式而已。
在 Y Combinator,凡是我們遇到在論壇上被稱為玩具的創業公司,我們就會激動不已。對我們而言,這就是好idea的直接證據。
假如你的眼光夠遠,你還可以把「活在未來,再把缺少的做出來」這句話改得更好:「活在未來,再把有趣的東西做出來。」
大學

我不會鼓動大學生去學什麼「創業學」,「創業學」在實踐中才能學好。成功的創辦人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在學校,你要做的是花時間把自己提升到未來,而大學正是步入未來的最好機會。把時間花在學習創業的容易部分,那就是浪費,你要把學習解決創業困難部分的機會把握住,成為能產生「有機」idea 的人。
不同領域的碰撞是產生 idea 的源泉。如果你很懂程式設計,並開始涉獵其它領域,你很可能會發現一些能透過軟體解決的問題。事實上,在別的領域,你有更多機會找到好的問題:(a)該領域的人並不像你一樣透過軟體解決過他們的問題。(b)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後,你甚至都不清楚現狀是什麼樣子,自然也就不存在視現狀為理所當然的問題了。
所以,如果你讀的是 CS(Computer Science,電腦科學)專業,建議你不要去上什麼創業學的課,而最好上別的課程。例如,遺傳學。條件允許的話,就去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吧。CS 專業的學生一般能在電腦硬體或軟體公司找到暑期實習。但如果你想獲得創業 idea,最好就到不相關領域的公司去吧。
又或者別上額外的課程,而只管做東西做專案吧。微軟和 Facebook 都是從 1 月份開始出現的,這可不是巧合。在哈佛,那就是考試季,學生沒有課,都在為期末考試忙碌。
但也沒必要每個專案都為創業而做,還太早了,先只管做東西就行。能與其他學生搭檔一起做會更好。把一個人帶進未來的不只有大學的課程,周圍和你做同樣事情的人也很重要。如果和他們一塊做專案,你最後得到的不僅是有機的 idea,還有有機的創始團隊。以我的經驗,這是最好的組合。
對研究則要小心。一個本科生寫了一個他所有朋友都開始用的軟體,那很有可能就是一個不錯的創業 idea,但博士論文就很少能做到這樣了。由於某種原因,一個專案越被看作是研究,它就越沒有成為創業專案的可能。在我看來,原因在於在眾多的 idea 當中,被叫作研究的子集太小,很難既滿足研究的條件限定,又滿足解決使用者問題的要求。然而,當學生或是教授在做附帶專案(side-project)時,他們又會自動地轉向解決使用者的問題,或許是因為從研究的束縛當中解脫而獲得了額外的能量吧。
競爭

一個好的 idea 應該是明顯的,而一旦你找到一個,你往往會有遲到了的感覺。其實沒必要這樣,別被嚇住了。擔心自己遲到了其實是「那是個好的 idea」的跡象之一。你只需花上 10 分鐘做一番搜尋,就能把疑慮解決掉了。哪怕你發現已經有別人在做同樣的東西,你也可能還沒有遲到。創業公司被競爭者滅掉的案例實在罕見,數量少到你幾乎可以忽略不計。所以,除非你發現的競爭者已經把你想要的使用者鎖住了,否則你就沒有放棄這個 idea 的必要。
如果你拿不定主意,就去問問使用者吧。你「是否已經遲到」的問題應該歸到「有沒有人迫切需要你計畫要做的東西」這個問題裡面。如果你擁有競爭對手所沒有、而一部分使用者又迫切需要的東西,那你就相當於拿下了一個據點了。
然後問題就成了「這個據點夠不夠大」。或者更重要的是,誰在裡面。如果據點裡的人(使用者)正做著未來更多的人會做的事情,那無論這個據點有多小,它也夠大了。例如說,你在做一樣不同於競爭對手的東西,它只能運行在最新的手機上,那它也算得上是足夠大的陣地了。
在面對競爭對手的事情上犯錯。經驗不足的創辦人經常會太看重競爭對手。你成功與否,大部分取決於自己,而不是競爭對手。所以,好的 idea 加上競爭對手要比糟糕的 idea 卻沒有競爭對手更可取。
你也不需要太擔心自己是否進了一個「擁擠的市場(crowded market)」,你只要有一套其它競爭對手都忽略的某些東西的理論就行。實際上那是很有前景的起點,Google 就是這類 idea。你的理論要比「我們必須做出一個不錯的 x」更加精確,你得把同行都忽略了的東西給表現出來。最好的情況是,你在引領潮流,而別人都在亦步亦趨地跟隨。Google 也屬於這類 idea。在 Google 之前的搜尋引擎會故意避開一些根本的問題,尤其是「越快、越好地把搜尋結果交給使用者,使用者就會離開得越快。」
市場擁擠其實是好事,因為這意味著既有需求的所有解決方案都還不夠好。創業公司不該幻想能進入一個特別大而且還沒有競爭者存在的市場。所以,任何一家成功的創業公司,若不是帶著秘密武器進入了一個已有競爭對手的市場(像 Google 一樣,把所有使用者都搶過來),就是進入了一個看起來不大,但隨著發展會越來越大的市場(像微軟一樣)。
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